专家:以国际视野驱动人工智能人才体系升级
2025-07-31 15:12:56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人民网北京7月31日电 (记者许维娜)“当今世界,人工智能技术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,而国际合作是提升我国AI人才全球竞争力的有效路径。”近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培训中心(宣传中心)国际合作培训处负责人、高级经济师高燕飞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“人工智能+”战略领军人才与创新发展论坛上介绍,我国提出的《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》,旨在帮助“全球南方”国家加强技术能力建设。具体包括完善人工智能和数字基础设施布局,开展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交流,合作推动数据依法有序自由跨境流动,提升人工智能数据语料库平等多样,支持在联合国框架下建立人工智能安全风险评估框架等。

据了解,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,为提升人才全球竞争力,国家发展改革委培训中心(宣传中心)围绕“走出去”与“引进来”,联合有关部门围绕数字经济、人工智能等主题为南方国家举办“数字南方”品牌培训项目。“这不仅有助于补齐我国数据技术短板,更能通过国际交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人才网络,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力量。”高燕飞说。

人才要素是生产力要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核心要素。为更好地发挥政府对AI人才的引导作用,政府需从战略统筹者、制度供给者、生态构建者、国际协作推动者四重角色发力。要留住人才,就要从人才的培、引、留、育上多下功夫,实现政府和人才的双向奔赴,形成良性互动。高燕飞也强调,人才的引进,一定要立足于国情省情市情县情,在自主可控的基础上,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,不求为我所有,但求为我所用,聚天下英才而用之。

面对人工智能时代,传统干部培训体系如何转型?高燕飞提出三大方向:

一是重塑思维与素养:将“数字素养”“AI思维”作为核心能力嵌入培训全过程,培养干部对AI技术原理、应用场景、伦理风险及治理框架的理解力,使其具备运用AI辅助决策、优化治理的能力。

二是革新内容与模式:课程设置大幅增加数字经济发展、智慧城市、网络空间安全等内容;教学方式引入虚拟仿真、智能分析等技术,实现沉浸式、互动式、精准化培训。

三是优化师资与资源:构建多元化师资库,吸纳科技专家、企业实践者与跨界学者;整合线上优质平台资源,打造动态更新的智能化学习资源库,支持干部随时随地按需学习。

“人工智能时代的竞争,本质是人才生态的竞争”,高燕飞总结道,“既要通过国际视野吸收全球智慧,也要以政策创新激发内生动力;既要推动教育变革培养新生力量,也要以开放姿态汇聚全球精英。”在她看来,人工智能不是颠覆,而是赋能——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模式,和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机制,既能破解当下“卡脖子”难题,也能为智能时代奠定可持续的人才基石。

来源: 人民网 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